建议把包括“保险+期货(期权)”纳入乡村振兴促进法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建议:把“保险+期货(期权)”纳入乡村振兴促进法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马珺近日向两会提交提案,建议把包括“保险+期货(期权)”在内的多种措施纳入乡村振兴促进法,把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扶持措施法律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马珺提出,“保险+期货(期权)”作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连续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探索推出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我国各期货交易所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期权相结合的试点规模和覆盖范围,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和价格发现的专业优势实施精准扶贫,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马珺建议,在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中纳入“保险+期货(期权)”,具体表述可以为:“国家加大中央财政补贴,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保险+期货(期权)’等模式规避风险,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鼓励商品期货交易所及保险、风险管理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开展‘保险+期货(期权)’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增加财政投入等措施支持‘保险+期货(期权)’项目。”
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险+期货(期权)”等金融创新手段覆盖面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新模式,二是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利用金融工具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能力,三是为创新完善农业政策工具和手段积累经验。
以郑商所为例,自2016年启动“保险+期货”服务“三农”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19年三季度,已累计在棉花、白糖、苹果等相关品种主产区完成了66个试点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约7000万元,惠及农户7.3万余户,在相关品种主产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保护,是发达国家普遍的补贴做法,属于WTO“绿箱”政策,“保险+期货(期权)”这类市场化方式补贴应成为我国农业补贴的改革方向。
郑商所过去3年的试点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模式在农业风险管理上效果显著,是农产品价改背景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工具和手段的一次有益创新。
2019年郑商所在白糖、苹果、红枣等3个品种上立项支持开展了9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其中广西、云南白糖县域全覆盖试点项目各1个,陕西、甘肃苹果全覆盖(部分主产乡镇或贫困户全覆盖)试点项目各1个,新疆红枣小规模分散试点项目5个。9个项目承保白糖15.02万吨、苹果7.60万吨、红枣1.38万吨,为3.19万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0万户)和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基于“保险+期货”模式的价格风险保障服务。
截至今年2月底,9个项目保险期全部结束。整体来看,郑商所2019年试点项目取得较好成效。陕西富县和甘肃静宁苹果全覆盖项目保险赔付率分别为131.29%和72.88%,广西罗城和云南孟连、景谷白糖全覆盖项目保险赔付率分别为31.85%和105.94%,新疆5个红枣小规模分散项目保险平均赔付率为39.57%。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期货(期权)”也有推广瓶颈,目前的运行模式主要通过期货交易所提供小规模的试点项目资金,范围不够大,进一步扩大“保险+期货(期权)”的覆盖范围,需要国家统筹安排,适时加大中央补贴力度,在更广的范围更好地发挥“保险+期货(期权)”服务“三农”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特此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