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投资客创始人曹军:期货学习不要简单的自我摸索、闭门造车
曹军,北京飞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喜欢读书、投资、运动、旅游和电影,是一个行动派。
在期货、金融投资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是中国第一批期货执业者,期货互动社区“期货圈”网站创始人,期货众筹“投资客金融工场”的发起人。
一、专访投资客创始人曹军先生:不要简单的自我摸索、闭门造车
首先特别感谢曹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期货咖的专访,就期货咖网友特别关注的一些问题,跟曹老师做一个请教探讨:
1、期货咖:请问曹老师,投资客自2015年创立以来,举办了多少场分享会,共计服务了多少投资者?
曹老师:投资客从2015年6月底正式开业以来,基本上周一到周五的晚上都有分享,周六、日常规是研讨会。一开始活动少一点,现在每周大概7到8场是有的。按照这样频率估计,大大小小加起来的话,三四百场肯定是有的,总人数有个五、六千人次吧。
来参加活动的会员,大部分是期货、证券投资者,以及中小型的私募机构,还有部分是资深投资人和产业机构。目前在北京地区,投资者大部分已经对我们有一定了解,毕竟在投资者教育和交流平台方面,我们的活动还算有些特点吧。
2、期货咖:曹老师您作为期货界的一个老人,对我们期货圈尤其是北京这块,做出的贡献,我们是有目共睹的。请问您当时创办投资客的初衷是什么?包括投资客的理念是什么?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曹老师:我个人是95年进入期货公司,一直到2013年从期货公司辞职,在行业里前前后后干了18年,后来自己出来创业一干又是5年。可能除了财务和行政这两个岗位接触比较少以外,其他的销售、研究、交易、管理岗位都干遍了,算是个老兵吧。
一入门就遇到了好的老师,这让我在这个行业里收获了很大的成长。感触比较大的是,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就交易者的角度看,其他的行业总体来说是一个正收益的系统,就是说你只要努力经验积累,排除阶段性的行业景气和不景气,总体来讲,你是可以拿一个正收益系统来理解它。
但期货、股票市场不一样,我在金融行业干了20多年,见到的客户少说也有两三万了。在这两、三万人里面,如果长期(5年以上)看的话,亏损面可能要达到90%。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里面有一个比较大的行业问题:你这个行业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应该才能让投资者正确看待什么叫投资,什么叫投机?
因此,我提倡合适的身份做合适的事情,大部分投资者需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这个可能需要大家一起交流。另外,哪怕就是纯投机交易,也需要经过专业和准确的投机方法的训练。
我自己总结这两、三万的投资者,大部分亏钱的原因,如果列个单子,可能也就那么5—8个,甚至主要的原因可能就前三个。
我们在这个行业做了这么多年的人应该思考,行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怎么服务于投资者、服务于产业,我个人认为这个事情可能更有价值。创办投资客,在发起时得到了业内一些老朋友的支持,真的得感谢大家!三年来这个平台还活着,算是不错了。目前,应该说还处在困难时期,但不管怎么说,起码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投资客的会员也从来没有过恶评。
3、期货咖:投资客做的已经非常棒了,因为我就是投资客的会员,我在这边学了有一年多,真的是受益匪浅。那曹老师,我再请教一下,您对投资客下一步有什么规划,就是包括怎么让更多的客户,来接触到投资客的正确的操作理念,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想法?
我们投资客在创办之后,也有自己的一些考量,首先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是完全开放的,这一点和很多的专业金融机构还是不太一样。一般金融机构都有它自身的业务区别或者它的业务属性,而我们不管你是哪家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哪一家机构的客户,这个平台对它来说都是公开的。它在这里可以用合适方式与其他人交流、合作,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没有门户之见。
其次,我们希望能兼顾线下和线上,最大限度方便投资者沟通和交流。线下有它的好处,更注重体验,就像我们两个人像现在这样方式,表情、语言和各方面的反馈,跟你在线上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线下活动的安排;另一方面,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尤其是北京这么大地方,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能有时间来现场来参加某个活动,所以我们做了线上端的操盘课堂,把老师在线下分享的一些优质内容在线展示。这样的话,即使一些会员不来现场,也能随时保持关注和更新。
接下来,我们考虑能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做更专业的分层。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把产业链、品种分析师这样一个群体给他连起来。投资客已经有过数百位金融专业分析师来做过分享,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做黑色、有色子、农产品包括金融的分析师的专业交流圈。这些最好的专业分析师,如果用我们现在线下和线上的平台给他们提供聚会和交流的平台,我相信一定能生产出业内最具分享价值的专业化的内容。
4、期货咖:投资者普遍是既想盈利,又害怕亏损,往往在纠结中错过机会,曹老师您作为一个期货老兵,有没有这方面经验传授给新人?
首先,我的一些考虑和观点,只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期货或者称为金融衍生工具,这样的一个产品,本身是不适合普通的大众投资者的。
其实这一点是我一开始就想明确的,这样一个高度金融化、杠杆化的产品,它真的只是针对特殊或者说少量的人群,这一点一定要给投资者讲清楚——不是说期货看上去好挣钱、机会多、杠杆高、双向可以做对冲,它就特别好。
大多数人其实应该投入精力的地方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你的生活安排好。其次你有闲钱和时间,做一些金融理财的动作,也不一定要非要做期货操作。所以呢,重点是要考量自己的身份、工作时间,还有个人特点适不适合做。
第二条就是,如果我们确实对期货感兴趣,也有资金上的风险承受能力,那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的途径。不管是自己读书,还是找专业的老师指导你,或者是向一些真正专业的的机构进行咨询,这个路径是非常重要的。
期货学习,不要简单的自我摸索、自我学习、闭门造车,因为我自己就从这个历程走过来,因为这是一个相当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得出的一些结论,还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说如果真要干,就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路径。
5、期货咖:曹老师我提问一下,因为您刚才提到要找一个好的学习渠道,我知道在投资客有国宾老师的期货123战法训练营,您觉得这个这个训练营怎么样?值不值得我们普通投资者去参与?
国宾老师来投资客也接近两年时间了,刚开始国宾老师是作为我们投资客的会员来参加活动。那个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来的次数非常之多,有时候一天能在投资客见到他两三次,中午来了,晚上还来。
也是在那一段时间,我对国宾有了一些了解。他自己做期货大概有十五六年时间了,经历了一个散户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艰难磨难,算是已经摸爬滚打出来了。他愿意来投资客做学习和交流,我感觉得他身上完全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期货交易员所具备的一个素质,后来因为大家合作比较多,国宾老师也成为我们投资客金融工场的联合创始人股东之一。
现在,他个人有意愿在投资客开“李国宾期货123培训班”,我个人非常支持,这可能就是缘分。而且这个班更多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正确的方法和理念,连学费都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点。 通过这一点,我也比较尊重李老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学习也好、培训也好,对广大的期货交易者真的能有帮助,因为这条路走出来是不容易的。
关于国宾老师的期货培训体系,我在投资客是一直推荐和推广,为什么这么说?
期货也好,股票也好,整个的投资和交易逻辑是非常复杂的体系,不是简单一个知识点,如果没有一个体系甚至是你的体系还不完整不合理,那么你赚钱都是偶然的,最后还是一定会赔回去。
这个体系性的东西,简单靠自己想摸索出来是很困难的,跟着一些专业的老师学,理解他设计这个框架的原因、结构细节,等你把这些都理解了,可能还不能挣大钱,但是这种情况下一定可以避免亏大钱。如果你理解了一个好的系统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李国宾老师有123,我可能就是456,另一个人可能就是789。
这个时候,你就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这个过程一定少不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是特别支持李国宾老师来做这个培训的。
二、专访投资客创始人曹军先生:无论如何都要把团队的建设放在前面
6、期货咖:对专业机构,尤其是期货私募而言,如何才能业绩长青,避免昙花一现?有一些期货大赛的冠军或者是排名比较靠前的选手,很快就消失了,您在这一块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自己这些年也认识非常多的私募,因为有太多的同事朋友,甚至很多客户现在出来做私募,他们各具特点都非常优秀,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一个,虽然大家可能在某个时期有非常好的收益,但是把这个时间轴拉长之后,他的收益不稳定。我觉得一方面有客观原因,市场环境本身就不一样,这个是客观存在的,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相关交易策略;排除这个客观因素不谈,来自于交易者,主观的原因很可能是他的交易体系并不完整,以前很可能是通过某一两个点,契合了当时的某一段行情,他赚到了钱。但他自己交易体系不完整的地方早晚还会暴露出来,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很多私募朋友还需要持续进化,停步就意味着淘汰。
第二个呢,就是我们最近几年出来做私募的朋友,绝大多数团队比较弱。基本上是一个人全权决策、找个助手辅助,不太具备团队属性。即使有个简单团队,相互之间的分工、监督、研究决策机制也很不规范。从长远看,这样的团队会导致纠错机制很差,而且交易模式和交易系统的优化、升级这个工作,完全取决于这个主导者自己的领悟。这样的话,系统本身非常不可控。
对此,我的观点就是,如果现在再做私募,无论如何都要把团队的建设放在比交易策略更加靠前的地方来考虑。
三、专访投资客创始人曹军先生:期货公司出路很简单,就是从营销转向服务
7、期货咖:感谢曹老师,下面请教曹老师最后一个问题,面对目前期货公司的同质化服务、白热化竞争,期货行业的出路在何方?期货公司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你提的这个问题真的挺好,因为我最后在期货公司作为高管,管的就是经纪业务和研发。你刚才提的问题,其实是是我当时考虑最多的一个事情,这个事到底怎么做?
我们那个年代做营销主要是靠人,靠推销,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从2011年、2012年前后开始,发现手续费越来越低,人员工资越来越高,期货经营机构的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你会发现支出项在不断往上涨,而且这个支出项似乎是永远在往上走,但是同时你的业务收入是一直往下走的。
这直接导致我们原来用人做推销的方式,其实已经做不下去了。本质上,就是同质化竞争的结果,机构之间只拼营销,不拼服务。
不管是证券也好,期货也好,银行也好,保险也好,信托也好,金融行业本身是个服务业,它的本质的场景应该是给客户做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在市场上拉人,对吧?
如果拉来的人,你不做好服务,这个客户很可能因为金融产品的特点会导致亏损。那你辛辛苦苦拉来了很多人,掏了很多成本,但你没有给他一个正向的,我称之为正收益的服务。这个客户还会继续在你这接受服务吗?我觉得很难。
这不但对一个公司来讲是负面的,对这个行业来讲也是负面的,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简单粗放做营销的阶段要逐渐的结束了。下面即将来临的,就是强化服务的时代。
信息的服务怎么做,产品的服务怎么做,投资者教育的服务怎么做?如果这些东西做不好,简单的还是收手续费,我相信大多数行业里的公司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想未来主要的考虑是怎么给投资者提供服务?这里面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合理的服务场景,这件事情最重要,而不是简单的收多少钱的问题。
至于对服务怎么理解?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私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你做研发挺好;你提供更精细化、更精准的品种的供求数据也很好;你说我像国宾老师这样,就做某些客户的技术分析的咨询和服务训练,我觉得也很好;你说我变成了一个非常牛的量化对冲机构,发行并管理特定客户委托给我的资金,是不是服务,我认为这也是;甚至说我组织一些人做行业的调研可不可以?
所以我就不展开了,因为有太多的细节,但重要的问题是不管你是哪一种,恐怕都要考虑,你给客户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他接受了这个东西以后,有没有进化或者是进步?而不是你从他兜里掏了多少钱出来,那个掏钱的事情,如果你前面的东西没做到,掏出来钱也是偶然和暂时的。
再次感谢曹老师在百忙之中给我们解答问题,也希望曹老师以后能常来我们期货咖做客,非常感谢!
相关推荐